恭寿杖歌为虚舟丈赋

吾闻桃竹产自铜梁山,滇池赤藤光斑斓。岂如黄山白岳千岁连理木,枝柯交错文采珊瑚殷。
斫成拄杖不佻复不笨,形模两两文螭蟠。实中密节中尺度。
铭词刀剑兼盂盘。恭寿先生廿年前,征车使节无时间。
桐溪荆溪互游历,南走楚越西秦关。挂冠归来越一纪,买田筑室蓉湖湾。
葛陂老龙手中握,踏遍江北江南山。而我百事欲屏弃,日奉谈笑开容颜。
读书之台望湖阁,烟消日出悬铜钚。杖头百钱亦易办,青鞋布袜相追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恭寿杖歌为虚舟丈赋》是清代诗人张揆方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该诗作于2021年6月27日。
  • 作者:作者是清代诗人张揆方。
  • 主题:此诗主要表达对虚舟丈深深的敬意和祝福,同时借物抒情,赞美了虚舟丈的高洁品格和崇高地位。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绘:首句“吾闻桃竹产自铜梁山,滇池赤藤光斑斓”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铜梁山与滇池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 比喻修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岂如黄山白岳千岁连理木”,将虚舟丈比作黄山、白岳上的千年连理木,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品质。
  • 形象塑造:通过对桃竹、赤藤等自然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这些植物的喜爱,更借此象征虚舟丈的品质,使整首诗的意象更加鲜明,富有层次感。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张揆方以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虚舟丈深厚情感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
  • 情感渗透:整首诗洋溢着对虚舟丈的敬意与祝福,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象征意蕴:诗中的象征手法运用得当,通过对桃竹、赤藤等自然物的描绘,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虚舟丈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诗人自身高尚的道德追求。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这首诗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次记录和反映。
  • 教育意义:通过对虚舟丈的颂扬,诗人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后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 审美鉴赏: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无论是从文字还是意境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恭寿杖歌为虚舟丈赋》是一首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道德情操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升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