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半山亭

曲岭行人少,孤僧独静居。
云中炊火郁,竹里出烟虚。
松老惟藏鼠,泉寒欲冻鱼。
寺门犹五里,且憩半山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憩半山亭》是诗人曹尔堪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曹尔堪,字子顾,浙江嘉善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担任侍讲学士等职务。他的诗文才华横溢,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广为流传,与当时的许多名流有交往,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1. 诗句原文及赏析
  • 原文内容:曲岭行人少,孤僧独静居。云中炊火郁,竹里出烟虚。松老惟藏鼠,泉寒欲冻鱼。寺门犹五里,且憩半山庐。
  • 诗意解读:诗中的“曲岭行人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行人稀少意味着这里可能较为偏远或僻静。而“孤僧独静居”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孤独和僧人的孤独生活状态。接下来的诗句如“云中炊火郁”与“竹里出烟虚”,通过对比自然景象与人间烟火,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寺门犹五里,且憩半山庐”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临时停留,享受片刻宁静的心情。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歌通过使用诸如“孤僧”、“云中炊火”、“竹里出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表达,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语言风格:《憩半山亭》的语言简洁而精炼,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击人心。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助于突出诗的主题,使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诗歌的精髓。
  1. 文化背景与影响
  • 时代背景:曹尔堪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诗歌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 作品地位:《憩半山亭》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曹尔堪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其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

《憩半山亭》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曹尔堪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