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忆梦

愁剧暂成眠,有梦轻如絮。醒后犹期会面难,何况天涯路。
相见不禁欢,醒却无寻处。但愿年年在梦中,一世和郎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 · 忆梦》是清代文人兰靖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古典词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下面将具体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兰靖(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据词中情感流露,可推测为清代文人。
  • 他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此词可能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1. 词作原文
    愁剧暂成眠,有梦轻如絮。醒后犹期会面难,何况天涯路。相见不禁欢,醒却无寻处。但愿年年在梦中,一世和郎住。

  2. 词作解读

  • “愁剧”与“梦”形成对照,暗示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波动。
  • “有梦轻如絮”形象地表达了梦的轻盈与虚幻,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无力感。
  • “醒后犹期会面难,何况天涯路”透露出词人对重逢的渴望与无奈,以及长距离带来的隔阂。
  • “相见不禁欢,醒却无寻处”展现了词人对于再次相聚时的欣喜与之后的失落。
  • “但愿年年在梦中,一世和郎住”则表达了词人对与爱人永结同心的美好愿望。
  1. 文化背景
  • 《卜算子·忆梦》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正处于由盛到衰的过渡阶段。
  • 该时期文人面临着国破家亡、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多重挑战,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卜算子·忆梦》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细腻且深刻。
  • 全词通过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展现了词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卜算子·忆梦》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清代文人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