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岧峣,崆峒突兀。龙蟠凤翥围宫阙。吡庐阁上望神州,人烟九点青如发。
北海壶觞,西城鞋袜。蓟门斗酒狂歌法。金元战垒草黏天,黄沙万里悬秋月。
长安秋思三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秋思三调》是清朝诗人曹尔堪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七首。以下是对这组诗的介绍:
- 作品原文:
- 碣石岧峣,崆峒突兀。龙蟠凤翥围宫阙。吡庐阁上望神州,人烟九点青如发。北海壶觞,西城鞋袜。蓟门斗酒狂歌法。金元战垒草黏天,黄沙万里悬秋月。
- 汉时松青,秦关月白。居庸山翠浮千尺。皂雕风劲起摩云,寒霜欲变秋林赤。不律吟孤,叵罗愁释。酣眠且看长安弈。城头一夜动悲笳,离肠早断江南客。
- 舟比黄龙,船名青雀,相传万历年间作。水嬉一试起狂风,牙樯锦缆今零落。菡萏秋残,茭蒲雨弱。桥边玉板犹如昨。钗钿绣蚀旧妆台,行人错拟临春阁。
- 少年曾作江门游,百尺楼高望隔洲。一病移时空有梦,十年回首又登楼。山光水色凝秋思,野树荒台起暮愁。
- 城头一夜动悲笳,离肠早断江南客。
-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长安秋思三调》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人物的情感,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忧虑。
- 艺术手法: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皂雕风劲起摩云”中的风和“寒霜欲变秋林赤”中的霜都富有象征意义,既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变化,如“城头一夜动悲笳,离肠早断江南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之情。
- 文化内涵:
- 自然景观:诗中描绘了长城、华山、居庸山等自然景观,以及秋林、黄河、沙漠等季节性特征,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 历史背景:诗中多次提及秦汉时期的建筑和战争,如“金元战垒草黏天”,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
- 人文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长安秋思三调》采用五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 语言风格: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历史价值: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它为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影响与评价:
- 历史影响:曹尔堪作为清代诗人,其诗作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影响,也被后世多次引用和改编。
- 现代评价:在现代文学研究中,曹尔堪的诗歌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佳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长安秋思三调》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组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