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惜别

一夜如年,两眉空妩。临妆怕见愁痕锁。东流还有再回时,忍教永别归黄土。
彩凤难飞,灵犀自吐。鸳鸯瓦缺漳台古。梦中红泪万千行,醒来都是桃花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惜别》是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融人事入风景的手法,表达了离别时的悲愁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张孝祥(1132年—1171年),南宋著名词人,字子云,号于湖居士,汉族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其祖父张浚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父亲张祁曾任户部尚书。张孝祥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咏怀之作。
  1. 作品原文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谢娘酒醒人未归,东风吹柳雨微微。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红似烧。
    青山远近带孤烟,长忆同游少年时。

  2. 词作赏析

  • 开篇描写与主题:此词起首两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白鹭飞翔于水面上,黄鹂在树间婉转歌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氛围,同时也为全词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郁色彩。

  • 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谢娘酒醒人未归”,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和意象转换的技巧,将“谢娘”与“谢娘酒”(即美酒)相联系,同时暗示了人物因饮酒而未能如期归来的情况。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因思念而产生的孤独和无奈。

  • 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接下来的四句“东风吹柳雨微微。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红似烧。”则进一步展开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摹,东风吹动的柳枝、细雨中的梨花、春天的结束以及残阳如血等画面,都生动地展现了词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对于季节更迭和人生易逝的感慨。

  • 情感流露与哲理思考:“青山远近带孤烟,长忆同游少年时。”最后两句则是词人情感的升华,通过对青山和孤烟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这种怀旧之情不仅触动人心,也体现了词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所触发的深层情感体验。

《踏莎行·惜别》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词作,更是张孝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抒发,该词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