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恭纪

銮舆晓出传宫漏,万乘春蒐控玉鞭。
十二羽林雕辇后,三干犀甲幔城前。
招摇色映长堤直,华盖香凝禁树妍。
脱臂饥鹰霜距疾,嘶风彀骑雪花拳。
龙鳞乍晃云霄上,虎旅同趋日月边。
褒鄂宗臣张左纛,薛岐帝胄领中权。
衔枚受律连营肃,射柳分弓七札穿。
觱篥声中看队列,《饶歌》曲里促觞传。
丁宁诸将投戈日,长忆先皇讲武年。
驷介踏云还紫禁,六飞扶日下青天。
威驰塞北名王垒,风靖滇南涨海烟。
指顾销兵资庙略,两阶舞罢谱虞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阅恭纪》是清代诗人张玉书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张玉书,字素存,江南丹徒人。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学者。在顺治十八年中进士后,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被授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他任职期间长达五十年,被认为是太平宰相中的二十年。他的逝世后,谥号是文贞。

  2. 诗作内容:《大阅恭纪》通过描绘皇帝銮舆出巡的场景,展现了清初时期的政治军事氛围。诗中提到皇帝的銮舆在清晨出发,前往郊外进行大规模的检阅仪式。诗中对军队的描述充满了力量感,如“十二羽林雕辇后”,“三千犀甲幔城前”等句,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和纪律严明。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期望,如“指顾销兵资庙略”,意味着希望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争。

  3.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严谨的结构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作为一首七言排律,它遵循了古代诗歌的规范,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传达出了对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深切期望。

  4. 历史影响:《大阅恭纪》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对那个时代政治和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了解到清代初期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阅恭纪》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丰富的历史元素,展示了清代初期的政治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