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淳修

慷慨悲歌意气疏,十年落拓走江湖。
自来蜀地多才子,敢向高阳诩酒徒。
诗比曲江唐世有,字如长史近时无。
幸叨谱末成兄事,未厌金台客况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张淳修》是一首由清代的张玉纶创作的诗歌。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1. 作者介绍
  • 张玉纶,字君掌,号绣江,辽阳城西绣江堡人。“生性颖悟,有才气”,应童子试时曾受到提学使的“特赏”。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决意走教授生徒,埋头著述,传播文化的道路。
  1. 诗歌原文
    慷慨悲歌意气疏,十年落拓走江湖。
    自来蜀地多才子,敢向高阳诩酒徒。
    诗比曲江唐世有,字如长史近时无。
    幸叨谱末成兄事,未厌金台客况孤。

  2.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以豪放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与抱负。《赠张淳修》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
  • 诗中的“慷慨悲歌”和“十年落拓走江湖”反映了诗人在艰难岁月里的坚韧与不屈;同时,“自来蜀地多才子,敢向高阳诩酒徒”则展示了诗人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赏和对酒文化的热爱。
  • “诗比曲江唐世有,字如长史近时无”则体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关注。
  • 最后的“幸叨谱末成兄事,未厌金台客况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无奈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孤独生活的淡然处之。
  1.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不仅注重文学创作,更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张玉纶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赠张淳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点。

《赠张淳修》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文化的深入探讨和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