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公屯怀古

高卧辽东万事空,几回凭吊仰遗风。
三分鼎峙今何在,剩得荒屯属管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管公屯怀古》是清代诗人张玉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张玉纶(1789年—1866年),字君掌,号绣江,辽阳城西绣江堡人。他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颖悟过人的天资。
  • 文学成就:张玉纶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作品原文
  • 诗句解读:高卧辽东万事空,几回凭吊仰遗风。三分鼎峙今何在,剩得荒屯属管公。
  • 诗意阐释:这句诗通过“高卧”和“凭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怀念和对英雄往事的感慨。“三分鼎峙今何在”,意味着历史上曾经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表达了一种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感。“剩得荒屯属管公”,则暗指如今这些历史遗迹虽然荒废,但是依然属于像管公这样的后人,寓意着历史的传承和记忆的重要性。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力衰弱,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通过凭吊历史遗迹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盼。
  • 个人经历:张玉纶本人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痛恨八股文的束缚,决意走教授生徒、埋头著述传播文化的道路。这种个人经历和志向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1. 艺术特色
  • 语言表达:张玉纶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既富有文采,又不失深意。同时,他也擅长运用平仄声韵,使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恰到好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 情感表达:张玉纶在这首诗中充分展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他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张玉纶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清代诗词创作的风貌,也为研究清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 读者反响:这首诗自问世以来,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管公屯怀古》是张玉纶的一部代表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饱含深情的历史和文化史诗。对于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