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卧辽东万事空,几回凭吊仰遗风。
三分鼎峙今何在,剩得荒屯属管公。

【注释】

①管公:即管宁,字幼安,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西北)人。东汉末年著名隐士,与华歆、邴原、田畴等人共结“北海三子”之交,隐居不仕,时称“北海先生”。

②凭吊:凭吊是凭吊古人遗迹或遗风,表示怀念前人;也指凭吊先贤墓或古迹而有所感触,抒发感慨之意。

③鼎峙:指三国鼎立。

④荒屯:荒凉的边塞。

⑤管公:即管宁,东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和思想家,字幼安,号南州居士,出生于东平(今山东东平县),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之一,以诗名世。他一生淡泊名利,不事王侯,过着隐居生活,以读书为乐。他的诗文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尤其是对于战乱频繁的西晋末年,更是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忧国忧民的情感。其诗作语言简练清新,风格质朴自然,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古人遗迹之作。

首句点出自己隐居之地辽东高卧山,以及在此处所度过的万事空寂的岁月。辽东高卧山,位于今山东潍坊市诸城市东北三十里处。据《后汉书·管宁传》记载,管宁于汉末避居辽东高卧山,后人遂称此地为管宁故居。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居的眷恋之情。

次句写自己多次凭吊古人遗迹,仰慕他们的遗志遗风。这里的“几回”一词,表达了诗人多次到访、凭吊古人遗迹的情景。同时,“仰遗风”则表明诗人在凭吊古人遗迹时,内心充满了对他们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怀念之情,更体现了他对古人崇高品质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的现实。这里的“三分鼎峙”一词,既指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消失,又暗示了历史的发展变化。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命运的关注。

最后一句则是对管宁这位古人的赞美。诗人将管宁比作荒废的边塞,意在表达管宁虽隐居不仕,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追求,为国家的未来做出了贡献。同时,“剩得”一词也表明管宁在隐居生活中依然保持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经历的回忆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