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藤杖

沧江龙子卓水立,飞上青天爪甲湿。壶公伸手攫龙回,云归雨歇千山碧。
昔日为竹骑长房,今日为藤扶颠张。是杖是龙那可测,精光炯炯千夫强。
归来行脚半天下。倦卧匡床保婴姹。有客肩藤款筚门,健仆依依随长者。
青城大峨花冥冥,五岳四镇苍然青。便欲登峰观日出,径跨长虬横海溟。
游山有福未易得,到处且寻诗酒客。黄发友人今在无,绰约仙娥方食息。
与君邂逅亦前缘,慎勿奔腾思舍旃。杖乡杖国知何似,试量佛顶谁媸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藤杖》是清代诗人张怀泗创作的诗歌,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及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九藤杖》的作者是张怀泗,字环甫,汉州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担任宛平知县等职位。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九藤杖》就是其中之一。
  2. 原文节选:诗的原文为“沧江龙子卓水立,飞上青天爪甲湿。壶公伸手攫龙回,云归雨歇千山碧。”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如沧江之龙子翱翔于天际,壶公(道教中指捉龙的神祇)伸手将龙收回等,都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
  3. 作品赏析:从整体上来看,《九藤杖》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的龙和藤元素,象征着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寻求平衡的理念。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即通过诗歌来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张怀泗的这首诗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更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九藤杖》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还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化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无论是对于文学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这首诗都是一份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