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泗
达不悔出山,穷不悔识字。 达:通达,指仕途得意。 穷:困窘,指失意或隐居。 誓祝且由人,饥饱行吾志。 誓祝:发誓祝愿。 饥饱:衣食之满足与否。 行吾志:按我的意愿行事。 古今数君子,天与好才智。 古今:指从古到今。 数:众多。 天:天命。 与:给予。 好才智:天赋的聪明才智。 驭气如驭龙,按节如按骥。 驭气:驾驭气流。 驭龙:比喻高超的驾驶技术。 按节:驾驭马车的节奏。 按骥:比喻驾驭骏马的技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这是一道诗歌的赏析题,要分析诗句的内容、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方面。 本诗首句“岛屿潆洄忆昔时”,写诗人在湖边行走,看到湖面上的小岛像游丝一样地回旋着。“岛屿”,指湖中的小岛。“潆洄”,是水波回旋的意思。《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踏遍好山水,奇光惬清节。 饱饫烟霞气,溶溶一腔雪。 摩挲三尺剑,尚带焉耆血。 回首誓师时,浩歌声激烈。 迸入五色肠,翻觉八叉拙。 迩来染翰余,泊然味禅悦。 注释: - 踏遍好山水: 形容诗人走遍了美丽的山水风光。 - 奇光惬清节: 形容自然景色的奇异和清雅让人心旷神怡。 - 饱饫烟霞气: 形容诗人品尝了各种美景后,内心充满了喜悦。 - 溶溶一腔雪: 形容诗人内心充满了纯净无邪的情感。 -
这首诗描述了九藤杖的特点和它的主人。首先,诗中描述了九藤杖的形态,它是一只龙在沧江上站立,飞上青天,爪甲湿漉漉的。然后,壶公伸手将龙带回,云雨散去,千山变得一片碧绿。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九藤杖的主人,他过去是竹骑长房的骑手,现在是九藤杖的使用者。九藤杖既是杖又是龙,无法测量它的精光和力量,但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九藤杖的主人归来后,半天下行走,疲惫地躺在匡床上保婴姹。有客人拿着九藤杖来到门前
忽把金钱幻老蟾,画图游戏更蹁跹。 几回欲逐刘仙去,长看瑶台皓月圆。 接下来为您分析这首诗: 第1章: 忽把金钱幻老蟾 - 忽把金钱:突然使用金钱来比喻或象征某种事物或情况。 - 幻老蟾:通过魔法或想象力将普通的蟾蜍变成珍贵的老蟾,象征着艺术的魔力和创造力。 - 画图游戏:用绘画的方式创造游戏,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 蹁跹:形容舞蹈动作轻快而优美。 - 几回欲逐刘仙去
【注释】孝子:对人称自己的子女;闵贞高相国:闵贞高是南宋宰相,因他为人耿直忠厚而著称。 “本朝最知名”指陈紫林。大写最知名:大写是书法的一种,用笔力遒劲、刚健,笔画饱满浑厚,气势雄壮,为宋人所重。 楚产三巴客:指诗人陈紫林原籍湖南,后迁居四川,所以称其为“楚产”。三巴是今四川一带,这里借指四川。 元气淋漓万古情:元气淋漓指笔墨酣畅淋漓,气势充沛,意态生动,形容字迹或画笔生动有力。万古情
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 梅雨连宵立夏前,鳞鳞细縠漾春田。 秧针刺水青如沐,好是新晴卓午天。 注释: 1. 梅雨:指夏季的雨水,因为梅子黄熟,所以叫梅雨。 2. 立夏前:立夏是指夏天的开始,所以“立夏前”指的是立夏之前的夜晚。 3. 鳞鳞:形容水面上的波纹像鱼鳞一样。 4. 縠:一种细丝织品,这里用来比喻细薄的雨滴。 5. 春田:春天的田野。 6. 秧针:插秧用的竹制工具,形状像针。 7. 刺水
【注释】 1. 软舆:指乘坐的轿。摇兀:摇摇晃晃的样子。2. 橙林:指橘子树林。3. 迤南:曲折向南。4. 绿云: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5. 蘸:沾湿的意思。6. 平冈:平坦的丘陵。 【赏析】 《龙居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 软舆摇兀似轻航,颇怪橙林碍日光。 转过桥头迤南去,绿云如水蘸平冈。 【译文】 乘坐着柔软的轿子在雨后由西郊前往龙居寺,
【注释】 1.陈紫林:作者的朋友。 2.一鱼一刘海戏蟾:指画上画了一只游动的鱼和一只在戏弄月亮的猫(即刘海)。 3.浪宕:漂泊、流浪。 4.斗酒:古代一种饮酒方式,以四两为一斗。 5.蛟龙吼:比喻豪放的气概。 6.烟波:指江湖的水雾蒙蒙。透网鳞:穿透水网的鱼鳞。 【赏析】 《酬赠陈紫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首句“我亦江湖浪宕身”
【注释】 雨:下雨。龙居寺:在杭州灵隐寺附近。 鱼婢蹙波:鱼儿游动时,水面皱起。 鹤仙敛翼:白鹤展翅飞翔。 隔江隐隐招提出:隔着江水隐隐约约地传来阵阵钟声。 四面松篁作画屏:四周的松树和竹林如同屏风一样。 【赏析】 这首七绝写雨后西湖景色。首句写湖中的鱼,二句写山中的鹤。三、四两句写湖上景,五、六句写山上景。前二句写湖中景物,第三句写山中景物。最后一句写湖上景色,是全诗的总收束。这首诗意境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