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孤飞 · 立秋日思家感赋

记得去年时候,雁侣联芳翰。此际新秋恨满。早瘦了、吟腰半。
隔树蝉声疏欲断。难忘处、那回别怨。梧院凉生帘不卷。任流光偷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孤飞·立秋日思家感赋》是一首描绘作者在立秋之际的思乡之情的古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朝时期,具体作者是张玉珍。当时正值秋季,诗人在思念家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当时文人中颇为常见,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2. 诗词原文
记得去年时候,雁侣联芳翰。  
此际新秋恨满。早瘦了、吟腰半。  
隔树蝉声疏欲断。  
难忘处、那回别怨。  
梧院凉生帘不卷。任流光偷换。  
  1. 词牌分析:《凤孤飞》是词牌名之一,通常用于宋代文学中。该词牌多以咏物和抒情为主,而此诗中的“凤孤飞”可能是借用了这一词牌来表达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 情感表达:诗中的“早瘦了、吟腰半”描绘了诗人因为思念家乡而消瘦的身体状态,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那回别怨”则回忆了与家人分别时的不舍与遗憾,进一步加深了思乡的情绪。“梧桐院凉生帘不卷”则通过描写庭院中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
  3. 艺术特色:《凤孤飞·立秋日思家感赋》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深度,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雁侣联芳翰”、“隔树蝉声疏欲断”等,都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凤孤飞·立秋日思家感赋》不仅是一首抒发作者对家乡深切思念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