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楼纳众光,眺远目在眩。
化机妙潜移,云物已多变。
茭蒲千顷青,太湖绕匹练。
可惜百万莲,零落凉波面。
静观得本真,超神袪余恋。
妙香如有闻,缥缈不可见。
妙香楼
介绍
《妙香楼》是清代诗人张履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自然美和哲理的景致。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虚楼纳众光,
眺远目在眩。
化机妙潜移,
云物已多变。
茭蒲千顷青,
太湖绕匹练。
可惜百万莲,
零落凉波面。
静观得本真,
超神袪余恋。
妙香如有闻,
缥缈不可见。创作背景:张履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以擅长古文辞而闻名。据资料可知,张履曾在句容县担任训导,是著名学者张海珊的门徒。他的文学创作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尤其对《三礼》的研究颇为精深。
主题思想:《妙香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楼阁、云彩和莲花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变幻莫测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净化的情怀。
艺术特色:张履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拟人化,使其充满了诗意和哲思。例如,他将云物比作“多变”,表达了世事无常的观点;而将莲花比作“百万莲”,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历史文化:张履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学者。他的作品体现了清初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自然景观中的感悟和思考。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在当时的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赏析与评价:《妙香楼》作为一首古典诗词,其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于其深邃的内涵和精湛的技巧。诗中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相得益彰,使得这首诗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审美感受,还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层次思考。因此,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传颂不衰。
《妙香楼》不仅是张履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