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八公洞

苍崖四围合,古寺中峰凿。
径窄飞鸟穿,石阴虬龙攫。
蹑蹻恣野游,一步一盘错。
言寻最佳境,修竹荫幽壑。
倦卧当夕阳,微风暗相薄。
别来经十载,烟霭应如昨。
惆怅复春深,无人自花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八公洞》是清代诗人张玉裁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玉裁,字仲理,号秋史,又号半山子,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寄题八公洞》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高超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审美情趣。该诗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观念。
  2. 作品原文
    苍崖四围合,古寺中峰凿。
    径窄飞鸟穿,石阴虬龙攫。
    蹑蹻恣野游,一步一盘错。
    言寻最佳境,修竹荫幽壑。
    倦卧当夕阳,微风暗相薄。
    别来经十载,烟霭应如昨。
    惆怅复春深,无人自花落。
  3.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寄题八公洞》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中的“苍崖四围合,古寺中峰凿”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与苍崖的布局,给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感觉。通过“径窄飞鸟穿,石阴虬龙攫”,诗人巧妙地利用飞鸟和虬龙的意象,展现了山林间的神秘与生动。
  • 情感表达:诗的后半部分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言寻最佳境,修竹荫幽壑”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而“倦卧当夕阳,微风暗相薄”则反映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和内心的平静。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诗意情怀。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了:《寄题八公洞》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能够深刻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景色的美态。
  • 意象丰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苍崖、古寺、飞鸟、虬龙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
  1. 文化意义
  • 《寄题八公洞》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特色,包括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
  1. 影响评价
  • 《寄题八公洞》作为张玉裁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现代学者和读者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寄题八公洞》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