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爱毛羽,徘徊山水间。
时时发清唳,往往出尘寰。
之子有仙骨,对人无俗颜。
园林秋色老,谁解扣柴关。
寄怀诗三首陈金门
介绍
《寄怀诗三首陈金门》是清代张晋创作的一首七古。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中野鹤的赞美之情,并通过对这种生物特性的描绘,隐喻了自己追求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
诗中的“野鹤爱毛羽”一句,生动描绘了鹤在自然中的优雅姿态和飘逸之态。这不仅是对鹤这一生物特征的直接描述,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独立与超然,不受尘世羁绊的精神世界。通过“徘徊山水间”等句,诗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这既是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写照,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园林秋色老”,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反思。秋天的园林景色虽然美丽,但岁月无情,终将老去,这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流转的感慨和对无常的认识。而“谁解扣柴关”一句,则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真正的理解者或知己,能懂得欣赏和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富有深意的事物和情感。
《寄怀诗三首陈金门》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同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作为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体现了当时文人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张晋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还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等方面的深刻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寄怀诗三首陈金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读者的喜爱,但它的创作背景和文化环境仍值得进一步探究。了解这些背景信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诗歌本身,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寄怀诗三首陈金门》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的重要桥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更多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