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渡扬子江

江阔难投岸,颠风特地号。
家贫无璧马,舟小况波涛。
击楫人何在,扬帆兴亦豪。
金焦旧游处,指点两峰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风渡扬子江》是一首五言律诗,由清代诗人张晋创作,表达了作者在扬子江畔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张晋(清山西阳城人),字隽三,诸生。他工于七古,足迹半天下,后落拓以死,有《艳雪堂诗集》传世。
  • 文学成就:张晋擅长写景,其诗歌多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志趣。尽管一生坎坷,但他的作品依然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江阔难投岸,颠风特地号。家贫无璧马,舟小况波涛。击楫人何在,扬帆兴亦豪。金焦旧游处,指点两峰高。
  • 诗句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江阔难投岸,船小遇波涛等景象,传达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不屈。”击楫人何在?扬帆兴亦豪!”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处境艰难,仍不失豪迈之情。
  1. 主题思想
  • 人生态度:诗人以风浪为比喻,表达了对人生起伏不定、充满挑战的认识。即便家境困难,生活艰辛,诗人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自然观照:通过对江水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江阔难投岸”和“舟小况波涛”等意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 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江阔”与“舟小”的对比,以及“颠风”与“扬帆”的对比,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深度。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清代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诗人身处其间,其作品往往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 地域文化:作为山西阳城人,张晋的创作受到了地域文化的熏陶,如山水诗的意境等。

《大风渡扬子江》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豪情壮志的诗歌,更是一部展现清代社会生活、人文情怀的重要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