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仆射周

好学曾传善说《诗》,少年落拓不求知。
拂衣刺史心何壮,暂馆中郎遇亦奇。
已死尚烦方士觅,在生难免里人嗤。
鸢肩火色原无憾,似此遭逢更有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仆射周是唐代诗人张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朝著名宰相马周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其不畏挫折、勤学苦练的精神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马仆射周》: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张晋,字隽三,清山西阳城人。他的诗歌风格偏向于工整的七古,足迹遍及天下,但最终落拓而终。张晋还留下了《艳雪堂诗集》等作品。
  • 创作背景:张晋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晚清时期,通过此诗,他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历史与现实之间连接的思考。
  1. 诗歌原文
  • 拂衣刺史心何壮,暂馆中郎遇亦奇。
  • 已死尚烦方士觅,在生难免里人嗤。
  • 鸢肩火色原无憾,似此遭逢更有谁。
  1. 诗歌解析
  • “拂衣刺史”:这里的“刺史”,指代的是马周在担任刺史期间表现出的英雄豪迈气概。
  • “暂馆中郎”:指的是马周曾经寄居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并在那里得到过特殊的关怀和照顾。
  • “已死尚烦方士觅”:这句话反映了马周死后,人们仍然在努力寻找他的踪迹,以期能找到一些关于他的线索或传说。
  • “在生难免里人嗤”:即便在世,马周也难免受到一些人的非议和嘲笑,这反映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马周的评价并不高。
  • “鸢肩火色原无憾”:尽管遭受了许多磨难和挫折,马周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和品质,没有感到遗憾或后悔。
  • “似此遭逢更有谁”: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下,能够遇到像马周这样具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实属难得。
  1. 诗歌鉴赏
  • 人物形象:这首诗通过对马周生前事迹的再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坚韧不拔的历史人物形象,使读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 时代背景:诗歌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背景。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比和衬托,展现了马周一生的起伏和成就,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
  1. 文化影响与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唐代历史人物的研究材料,《马仆射周》为了解唐代政治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文学价值: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历史视角,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 相关评价与解读
  • 历史评价:马周在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人的敬仰。
  • 文学解读:从文学角度来看,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马仆射周》不仅是对历史人物马周生平的一次精彩回溯,也是对唐代社会风貌的一种生动呈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唐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