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秀实

殿前戎服对源休,一击惊看面血流。
岂有武人能办此,即无逸事亦千秋。
追兵倒用司农印,植槊高悬悍卒头。
梁上大绫三百疋,尘封依旧未曾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段太尉秀实》是清代诗人张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通过描绘段秀实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其忠诚、勇敢与牺牲精神。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张晋,字隽三,清山西阳城人,是位工于诗的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2. 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段秀实的英勇事迹,如在朱泚之乱中,他不仅勇敢地击倒叛贼,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壮烈殉国,名垂青史。
  3. 历史人物:段秀实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字成公。他曾从马灵察征护密,因功授西府别将。在唐朝内外交困之时,他毅然决然放弃科举入仕的机会,投身到安西节度使马灵察麾下,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卒。
  4.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采用传统的五言或七言格式,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风貌。
  5.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段秀实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
  6. 艺术手法:诗人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段秀实的英雄形象及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张晋的《段太尉秀实》不仅是一首赞美古代英雄的诗歌,同时也是对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颂扬。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这首诗并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主义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