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寓斋壁

丈室重开选佛场,依然三宿恋枯桑。
但知坐啸依修竹,不信无诗到海棠。
隔院树阴凉送雨,入帘花气夜添香。
由来吏隐多萧散,未羡中书食万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邵武寓斋壁》是清代江湜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江湜的晚年,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邵武寓斋壁上所见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江湜,字弢叔,号吴县,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是清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坎坷,曾应省试不第,后客居四方,以诗歌自娱。
  1. 诗歌原文
    麻沙坊刻多讹字,邵武士人作伪书(谓《孟子》伪孙奭疏。)。
    今日并无此可读,千篇墨卷更愁予。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麻沙坊刻多讹字”反映了当时文化出版领域的混乱,而“千篇墨卷更愁予”则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真伪的忧虑以及对文化的担忧。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通过对邵武地区伪书泛滥的描述,突出了真实书籍的重要性。
  • 主题明确:全诗围绕着“文化”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述邵武地区的文化现状,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担忧。
  1. 文化背景
  • 邵武地区:邵武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
  • 文化乱象:诗中提到“麻沙坊刻多讹字”,反映了当时文化出版的混乱局面,许多书籍可能存在错误或伪造。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题邵武寓斋壁》被视为江湜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底蕴。
  • 研究价值: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对后世读者有启发作用,可以让人们思考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1. 现代解读
  • 文化传承:诗中表达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并保护传统文化。
  • 社会关注:诗的内容也引起了社会对文化乱象的关注,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文化的纯粹性。
  1. 艺术鉴赏
  • 修辞技巧: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怀。

《题邵武寓斋壁》不仅是江湜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乱象,也传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