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泊澎湖

横风北来阻归棹,海水起立鱼龙啸。
澎湖浮屿出云涛,留我重宿来时□。
一过再过岂所期,人生去住殊难料。
六代山川江以南,峰堪结屋矶堪钓。
欲置闲身入画图,如箭风帆虚远眺。
此处青天沦白波,鲸眼摇光日无曜。
稀微烟火几渔家,寸树不生人罕到。
前年寄碇西屿头,旱气虫虫沙石燥。
今年复此枕潮声,墨云颓颓风雨暴。
往来行路只艰难,我实不德躬自悼。
万里君亲旅梦残,水禽格磔啼神庙。
明朝天意复何若,霁月忽从舷际照。
孱躯纵便得生还,一夜惊愁发为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泊澎湖》是清代诗人张湄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澎湖停留期间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再泊澎湖》作于清康熙年间,此时正值作者晚年,经历了多次漂泊之后选择定居澎湖。诗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
  2. 艺术手法:张湄在《再泊澎湖》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横风北来阻归棹”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自然的阻碍;“海水起立鱼龙啸”则暗示着海天一色的景象与内心世界的呼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既开阔又深邃的艺术境界。
  3. 主题内涵:《再泊澎湖》不仅是对澎湖岛风光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诗中的“人生去住殊难料”、“青天沦白波”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深刻理解。
  4. 文化价值:《再泊澎湖》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再泊澎湖》,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从而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寻找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

《再泊澎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能领略到诗人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哲学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