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

放脚荒郊外,欹斜憩夕阴。
渐看云影远,久坐草痕深。
红树多遮寺,青山半出林。
与君今日好,搔首共长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是清代诗人张光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放脚荒郊外:表达了诗人放逐于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广阔。
  • 欹斜憩夕阴: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下斜倚的姿态,享受着落日余晖带来的舒适和宁静。
  • 渐看云影远:通过观察云的影子在远方渐渐模糊,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流逝感。
  • 久坐草痕深:形容长时间坐在草地上,草的痕迹加深,反映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内心的情感投入。
  • 红树多遮寺:描述了红色的树丛遮蔽了远处的寺庙,增添了一抹神秘和美丽的色彩。
  • 青山半出林:表现了青山从树林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
  • 与君今日好: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以及共度时光的喜悦。
  • 搔首共长吟:最后以搔首和长吟作为结束,可能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情绪,或是对此刻美好时光的留恋。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张光启,字元明,号仲子,是清代章丘的一位有成就的文人。
  • 作品风格:张光启擅长五言律诗,其诗风典雅、含蓄,富有哲理性,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人生感悟: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友情和时光的珍惜。
  1. 艺术手法
  • 用典:诗中运用了一些传统典故,如“放脚荒郊外”可能暗指道家的遗世独立,而“搔首共长吟”可能寓意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沉思。
  • 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构建了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价值
  • 传承文化:《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

张光启的《同侯夷门山人村外散怀》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它是一份难得的宝藏,值得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