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村居

荒村无竞渡,极目野烟昏。
欲奠盈樽酒,空悲绕膝恩。
五丝难续命,一赋独招魂。
何以酬佳节,菖蒲绿映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村居》是清代诗人张芬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荒村无竞渡,极目野烟昏。欲奠盈樽酒,空悲绕膝恩。五丝难续命,一赋独招魂。何以酬佳节,菖蒲绿映门。

  2. 作者简介

  • 张芬,字紫蘩,号月楼。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张芬是清乾隆时期的一位女性文人,有《两面楼偶存稿》。她曾参与科举考试,与丈夫一起被称为“州同夏清河室”的成员,其文学成就在清代颇为突出。张芬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她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观的敏感观察。
  • 张芬的诗歌以五言律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朴实而情感真挚。通过她的诗作,读者可以一窥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
  1. 诗歌赏析
  • 主题内容:《端午节》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端午节日景象,表达了作者面对节日时的淡淡哀愁与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通过对比节日的喧嚣(如竞渡、饮酒)与内心的孤独(如无人共饮、恩泽已逝)来突出节日的寂寞与个人的情感体验,这种写法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 艺术手法:张芬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如“极目野烟昏”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心境,“菖蒲绿映门”则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这些艺术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1. 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 时代背景: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繁荣,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地位。
  • 文化价值:张芬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态。通过对张芬及其诗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的精神世界。
  1. 现代传承与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张芬的诗歌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
  • 文化传播:通过现代媒体和技术手段,将张芬的诗歌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给公众,不仅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承,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端午村居》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历史的深入了解,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才情和情感,也能够洞察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