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渔家傲赋得手提金缕鞋

一树木兰花影大。露湿铜铺,不闭葳蕤锁。半夜出来惊欲躲。君王过。澄心堂侧藏灯火。
响屧回廊知未可。似水香阶,那受青苔涴。半晌偎人魂乍妥。娇无那。匆匆难唱家山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添字渔家傲·赋得手提金缕鞋》是清代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曹贞吉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深厚的历史情怀与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背景: 曹贞吉(1634—1698),字升阶,又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清康熙三年(1664)进士,历任礼部郎中等职,因疾辞官归乡,著有《珂雪集》《珂雪词》等。其诗作以豪迈、深沉著称,在清代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2. 诗词原文: “一树木兰花影大。露湿铜铺,不闭葳蕤锁。半夜出来惊欲躲。君王过。澄心堂侧藏灯火。响屧回廊知未可。似水香阶,那受青苔涴。”通过这几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诗人深夜出庭,被露水打湿的铜铺和紧闭的窗扉,以及远处传来的脚步声,都让诗人感到不安和恐惧。这种描写既表现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3. 艺术手法: 此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一树”和“兰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露”、“铜铺”、“葳蕤锁”则营造了一种静寂而紧张的气氛。同时,使用“半夜出来惊欲躲”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恐慌和不安,以及“似水香阶”来描绘场景的柔和与美好。整体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 文化内涵: 此词不仅是曹贞吉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交织感慨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在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挫折和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添字渔家傲·赋得手提金缕鞋》不仅是曹贞吉个人情感和历史情怀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曹贞吉深邃的艺术造诣,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和道德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