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 木稼

玉珑松,冰纤软。扑面柳花乱。满目琳琅,疑向画中看。非关青女初来,天风微送,任月地、云阶都遍。
莫吹散。掩映三尺瑶华,弄影倍轻倩。片片空蒙,银海也生眩。谁搏圆璧方圭,零珠断粉,是碧落、天孙偷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木稼》是清代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元素如柳树和花朵,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和艺术表现力。下面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曹贞吉,字升六,又字升阶,号实庵,山东安丘人。他于康熙三年考中进士,后官至礼部郎中。《祝英台近·木稼》的创作时间与背景尚不明确,但词中所描绘的春日景象,可能反映了诗人个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当时社会环境的某种感受。

  2. 作品内容:诗中“满目琳琅”表达了对周围景物丰富多彩的赞赏之情,“疑向画中看”形容景色美得仿佛是一幅画。此诗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表现技巧。此外,诗中提到的“玉珑松,冰纤软”,则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柔美和生机。

  3. 艺术特色:《祝英台近·木稼》在艺术风格上展现了曹贞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活力的颂扬。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4. 历史背景:关于该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背景的具体史料记载不多,只知道它可能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尽管无法确定其创作年代,但可以推测它是在清中期之后的作品,因为那时的文人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观和文学表现,而非早期文人那种更注重道德教化的风格。

  5. 文化价值:《祝英台近·木稼》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词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清代文人表达情感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历史角度看,它也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感悟,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祝英台近·木稼》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盛宴,展示了曹贞吉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这首词,人们能够体会到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在艺术创造上的卓越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