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金台怀古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
碣石畔,风萧瑟。即墨下,牛腾掷。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金台怀古》是诗人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感慨,还体现了作者对于过去辉煌与现实沧桑的深刻反思。下面将详细解析此词: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及作者:曹贞吉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他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多个朝代更迭的时刻,而《满江红·金台怀古》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可能反映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状况。
  • 时代背景:明代晚期的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化,使得文人墨客常常借古讽今,表达对时局的忧思和对未来的忧虑。曹贞吉作为一位有志于文学的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满江红·金台怀古》,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批评。
  1. 词作主题
  • 怀旧之情:《满江红·金台怀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抒发了对逝去繁华时代的怀念之情。词中的“空怅望”三句,表达了一种对往昔岁月无限眷恋的怀旧情绪。
  • 历史兴衰:通过描绘昔日的山川形胜与今日的荒凉对比,词人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兴衰更替的自然规律。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的赞美,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感叹。
  • 时代感慨:全篇通过山川风物依旧而六朝繁华不再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过去辉煌与现实沧桑的深刻感慨。这种感慨不仅局限于一个朝代、一个地域,而是触及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共同体验。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曹贞吉在词中营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复杂的情感。如“七十二城如解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也隐喻了社会的变革和人心的浮躁。
  • 情感真挚:词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无论是对昔日英雄的缅怀,还是对现实沧桑的感慨,都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满江红·金台怀古》成为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
  • 语言精炼:词作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每个字句都经过精心挑选,以最贴切的方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的魅力在于它的含蓄和深远,使得读者能够在品读中感受到词人的高远志向和深邃思考。
  1. 文化价值
  •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文学作品,《满江红·金台怀古》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瑰宝,更是研究明代乃至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
  • 思想启示意义:词作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思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人们可以领悟到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故。

曹贞吉的《满江红·金台怀古》不仅是一首充满感伤的怀古诗词,更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精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