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中秋和其年,时甫过地震

晚霞成晕,似非烟笼就,霓裳仙阙。只恐清光明作镜,照见须眉愁绝。静掩珠帘,轻遮团扇,蜃雾楼台结。凭谁吹散,玉箫声细如发。
况是一阵罡风,须弥芥子,偶现空花劫。八柱蛟龙还掉尾,穆穆金波无缺。动魄惊心,十年两度,错过中秋节。余生瓦砾,他时月底重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中秋和其年,时甫过地震》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在中秋之夜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身处乱世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原文如下:

百字令·中秋和其年,时甫过地震

碧空如洗,望中天、一轮明月当午。万里清辉银海泻,照彻乾坤宇宙。桂魄冰轮,蟾蜍玉兔,相与游三窟。人间今夕,不知何处笙竽?

对景叹流年,况值此秋深,西风送爽,鸿雁归南浦,新霜下西郊。怅望江城,满川风雨,更添萧瑟。酒醒人散,月落乌啼霜满天。

此词以写景起兴,通过对中秋佳节的描写,引出了词人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忧虑与思考。在上阕中,词人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用“碧空如洗”、“万里清辉”等词语形容了天空的清澈明亮和月光的皎洁。接着,词人通过比较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玉兔、蟾蜍,表现了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在下阕中,词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面对这样的中秋佳节,词人不禁感叹时光流逝,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同时,词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生活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最后,词人以“酒醒人散,月落乌啼霜满天”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词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