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万紫谁留,频惊暗里韶光坠。飞来何处,漫天香雪,撩人情思。才过平桥,又穿小径,柴门深闭。任蜂须燕嘴,交衔不定,三眠了、还三起。
记得鹅黄初撋,等闲间、又成虚缀。晓风乍引,离魂难定,杜鹃声碎。飘泊无心,轻狂有态,恨抛流水。愿年年常傍,永丰坊侧,看伊清泪。
水龙吟 · 咏柳絮,用坡公杨花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咏柳絮》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以咏物入咏,寓情于景。全词借咏柳絮抒发了对飘零身世的感慨,并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情绪。
词的上片写春日柳絮的飘飞。“一春长费东风力”,说春天把力量都使在了柳絮的飞舞上了。柳絮的飘飞,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但在这现象中,却蕴含着作者的许多感慨。“便作多情会,依然别有,依依弱质”,这几句是说春风把柳絮吹得纷纷扬扬,就像情人一样,恋恋不舍地分别。然而,柳絮虽然多情,却又柔弱无力,它们只能随风飘舞,不能自主。“那堪疏雨滴黄昏”,这一句是说,又下起了疏雨。黄昏时刻,本来就有些凄清,再加上雨点打在柳絮上的声音,更加显得凄凉。“问东风、能消几度?”这是词人在感叹自己的命运,他像柳絮一样被无情地抛弃,不知能有多少次被命运抛弃啊!
词的下片写柳絮的归宿。“都只为、功名浮世”,这里“浮世”二字是关键词。词人认为,那些为功名利禄而奔波的人们,都是浮世中的过客。他们虽然追求功名利禄,但最终却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反而落得个空悲切的结局。“也何须、怨东风,芳心未歇”,这两句是说,即使这样,也不必埋怨东风,因为柳絮的心并没有死,它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飞起。“到黄昏、断送春光,最无端”,最后,词人用“最无端”来概括柳絮的命运。柳絮在空中飘荡了半天,最后还是落在了泥土上,这真是太无端了。
《水龙吟·咏柳絮》是一首充满哲理性的词作。词人通过对柳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感情。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比喻和象征。词人用杨柳的枝条来比喻自己的命运,用柳絮的飞翔来比喻自己的理想抱负,用柳絮的坠落来比喻自己的失意落魄。这些比喻和象征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