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得来韵再和

骀荡春如醉。踏东华、软红十丈,随他赵李。前路茫茫何所似,闷海难寻边际。得新句、佳名黔寄。闻道东山堪蹑屐,须磨崖、泼墨惊时辈。频置酒,群公喜。
天南地北人同悴。叹婆娑、潘郎鬓影,经霜先敝。三世金环谁认取,顾况中情难巳。彼达者、延陵季子。槐绿垂垂侵麦秀,动归心、一片明湖水。长太息,吾衰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凉·得来韵再和》是曹贞吉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曹贞吉高超的词艺,还反映了他深刻的时代情感和历史使命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贺新凉·得来韵再和》的内容及其背景:

  1. 创作背景:曹贞吉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与顾贞观等人有深厚的友谊。他们同游鹅湖时,共同饮酒赋词,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曹贞吉的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不仅表达了他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的深深憎恨,也体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艺术特色:《贺新凉·得来韵再和》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和词人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这首词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能力。其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词的艺术魅力。

  3.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曹贞吉的这首词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曹贞吉个人词艺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学特别是词坛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清代初期文人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显示了他们在政治动荡和文化复兴时期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追求。

《贺新凉·得来韵再和》不仅是曹贞吉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