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石林席上闻弦索

正酒船行,人声寂,好月如圭偷照。鹍鸡初入破,响风筝刀尺,麻姑手爪。银甲徐调,冰丝轻拨,啄木丁丁小鸟。空山无人处,任花开花落,洞天深窅。忽变作玉关,千群铁马,平沙衰草。吴侬歌缥缈。
叹旧曲、谁似临川好。遮莫向、岐王筵上,崔九堂前,琵琶弹出伤心调。未抵繁弦巧,引蝶翅蜂须相恼。但羁客、青衫老。奈何频唤,顿减中年怀抱。鬓边明日白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曹贞吉的《大酺·石林席上闻弦索》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与艺术价值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而著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简介:曹贞吉是清代著名的文人、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以及深沉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诗歌原文:在《大酺·石林席上闻弦索》中,曹贞吉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自然场景。诗句如“正酒船行,人声寂,好月如圭偷照”等,不仅传达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还通过对月亮、鹍鸡等元素的描写,增加了诗意的艺术效果。

  3. 艺术手法:诗中的“银甲徐调,冰丝轻拨”,以银色铠甲和冰丝琴拨的形象,赋予了乐器以灵动和美感。这种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强化诗歌意象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整个音乐场景跃然纸上,令人感受到弦乐器的美妙与和谐。

  4.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仰和对时间变迁的感慨。例如,从“空山无人处,任花开花落,洞天深窅”到“忽变作玉关,千群铁马,平沙衰草”,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

《大酺·石林席上闻弦索》作为曹贞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展现了其高超的技巧,更在情感表达和哲学意蕴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