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 焚香

乍入消魂径,旖旎相期不定。名园花气恼人多,困来无力,不敌金猊静。
轻翻宿火寒犹凝,甲煎嫌他硬。今宵似有怜惜,隔帘送出春情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门引·焚香》是明朝诗人曹溶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曹溶(1613-1685),字鉴躬,号秋岳、倦圃,浙江秀水人。他是明朝崇祯十年丁丑科(1637年)进士,曾任户部侍郎,并在入清后历任顺治朝御史、广东布政使等职。他好金石书画,收藏丰富,且善诗,其五古作品被李天生誉为“如羚羊呈角,无迹可寻,而浑金璞玉中,奕奕自露神采”。
  1. 诗词原文
  • “乍入消魂径,旖旎相期不定。名园花气恼人多,困来无力,不敌金猊静。”
  • “轻翻宿火寒犹凝,甲煎嫌他硬。”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词人在初入园林时的心境和环境描写。“绮丽”的景色与“缭绕”的香气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然而,这样的美景也让人感到疲惫,词人的体力无法支撑他尽情欣赏。
  • 下片则通过“轻翻宿火”和“甲煎”的细节,展现了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工作或学习的场景。这种坚毅的精神不仅体现了词人个人的品质,也映射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
  1. 艺术特点
  •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首先,它的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各种修饰语来塑造意境。其次,它的结构紧凑,上下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完整的意境。最后,它的情感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背景
  • 此词创作于清代初期,此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仍然充满了压力。他们既要面对政治斗争的风险,又要应对社会变革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溶的创作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和追求。

《青门引·焚香》作为曹溶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曹溶的艺术才华,也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同时,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词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