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长干秋夜

僧楼听雨,厌花侧虫鸣,好秋过半。记得微醺上画桥,十五雏姬回看。柳掩筝床,风吹舞帐,的是秦淮岸。归来闲叹,凉杀也无人伴。
荡子青衫失意,转眼江山,便把三春换。药圃糟丘计未成,何况罗襦粉汗。月落城乌,露沾宫草,旧事君须算。且留残梦,莫被邻鸡催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长干秋夜》是明朝曹溶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词:

  1. 作者简介
  • 曹溶(约1573年—1645年),字贯中,号秋岳,江苏无锡人,明代诗人、书画家。曹溶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诗风清新俊逸,尤以描写江南水乡景色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1. 诗词原文
    僧楼听雨,厌花侧虫鸣,好秋过半。记得微醺上画桥,十五雏姬回看。柳掩筝床,风吹舞帐,的是秦淮岸。归来闲叹,凉杀也无人伴。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念奴娇·长干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江南水乡图景,如“僧楼听雨”与“厌花侧虫鸣”,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诗词通过主人公的孤独感受来展现其内心的忧郁与寂寞,如“归来闲叹,凉杀也无人伴”,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 美学价值:此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其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使得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重要文献资料。

《念奴娇·长干秋夜》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后世读者的喜爱,更在文学创作中展现了曹溶对于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