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树

疏树漏残滴,晓凉人独行。
草深寻废寺,云断见高城。
静得山林意,空闻鸟雀声。
徜徉足幽兴,卜宅慰余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树》是晚清诗人张鸣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张鸣珂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下将从多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张鸣珂,字玉珊,一字公束,晚号窳翁。他出生并活跃于清末,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人。张鸣珂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词人和骈文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上,在词和骈文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其著作《寒松阁集》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2. 诗歌内容:《疏树》通过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山林之中。诗中的“疏树漏残滴,晓凉人独行”描绘了一幅清晨山林中的景象,透过稀疏的树木和残留着露珠的叶子,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同时,“草深寻废寺,云断见高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古老寺庙和遥远城市的思考,体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感悟。
  3. 艺术特色:《疏树》的艺术手法十分独特,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例如,“空闻鸟雀声”不仅传达了寂静的氛围,还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疏树》成为了晚清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4. 文化意义:《疏树》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通过阅读《疏树》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重新审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进而达到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

张鸣珂的其他作品也展现了类似的风格,如《寒松阁集》中收录的诸多佳作均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张鸣珂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疏树》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既宁静又深远的世界。这不仅让读者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更启发人们去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