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辞家出,津门入夏过。
从知燕市近,还见海云多。
万堞临高阜,千帆荡浊河。
几回哀雁度,乡思更如何。
舟次天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次天津》是清代诗人曹鉴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为研究清代文学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以下是具体分析:
作者介绍:曹鉴平(约1795年—1862年),字子远,号东樵,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涉猎广泛,尤以五言诗著称,在清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抱负与情怀。
诗词原文:
春月辞家出,津门入夏过。
从知燕市近,还见海云多。
万堞临高阜,千帆荡浊河。
几回哀雁度,乡思更如何。创作背景:据资料显示,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离京赴任途中经过天津时。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从春天出发到夏天抵达天津,期间经历了不同的景象和感受。这种经历使得诗人产生了强烈的乡愁和对家乡的思念。
作品特点:曹鉴平的《舟次天津》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诗句,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春月”、“燕市”、“海云”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内涵,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考。
名家点评:学者们普遍认为,《舟次天津》是曹鉴平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深远。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
曹鉴平的《舟次天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