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在野终岁仰以为薪春叶初肥马食殆尽诗以戏之

莫因秋水惜蒹葭,天马从来产渥洼。
但问月明吹笛夜,扁舟何处看芦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蒹葭在野,终岁仰以为薪”这句话出自《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篇》。这首诗是一首情歌,表达了对远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和渴望。

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其茎干纤细,叶子细长而尖。在《诗经》中,蒹葭象征着柔弱、纯洁和美好,常常被用来象征女子的柔美之姿。

“终岁仰以为薪”中的“仰”表示依赖、依靠,这里指的是诗人依靠蒹葭作为燃料来取暖或做饭。“尽”表示用完了,意味着蒹葭已经用完,无法再用来做饭了。

“春叶初肥马食殆尽诗以戏之”中的“春叶初肥”描述了春天来临,蒹葭叶子变绿茂盛的景象。“马食殆尽”则表达了马吃了很多,几乎吃光了所有的芦苇。最后,诗人用“诗以戏之”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场景的幽默调侃,可能是在用诗歌来戏谑自己的困境或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蒹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心上人深沉而真挚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景物的依赖和利用,以及诗人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