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斜阳外,征帆去不停。
过江秋水白,隔岸暮山青。
旅雁霜前落,哀猿月里听。
扁舟探禹穴,几日到兰亭。
送友人之山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人之山阴》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曹鉴章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介绍:曹鉴章,字达夫,号适园,是嘉善人。曹鉴章的科举之路颇为顺利,康熙己酉年(1679)考中拔贡生,后来官至万载知县。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原文:
客路斜阳外,征帆去不停。
过江秋水白,隔岸暮山青。
旅雁霜前落,哀猿月里听。
扁舟探禹穴,几日到兰亭。诗意赏析:
客路斜阳外,征帆去不停:这两句通过描绘夕阳下的旅途景象,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孤单与坚定,以及不舍的心情。
过江秋水白,隔岸暮山青:此联以“秋水”、“暮山”为画面,展现了一幅秋天江边的宁静景色,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心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旅雁霜前落,哀猿月里听:这句描述了大雁和猿猴在月夜中的凄清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环境的凄凉感和内心的孤独感。
扁舟探禹穴,几日到兰亭:诗人用探寻历史遗迹的方式来结束全诗,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
- 作品影响:《送友人之山阴》作为曹鉴章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内涵。此外,这首诗也常被引用于各类教育场合和文学评论中,成为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教材。
曹鉴章的《送友人之山阴》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精美的自然画卷和一段深情的友情故事。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