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顶峰望海

天台四万八千丈,千山万山尽相向。青莲一朵海上开,重重花萼扶莲台。
华峰独在中峰顶,莽莽云烟铺万顷。摄衣拄杖登崇峦,悬崖孤立心生警。
天风吹琅琅,海色摇青苍。群山齐拱揖,一气连混茫。
天鸡三唱天欲晓,羲和鞭日升扶桑,朱霞璀璨动百怪,珊瑚火齐交生光。
方壶员峤望不到,碧水荡漾群龙翔。山僧为言十月朔,日月双轮海中跃。
忽高忽下弄两丸,倒走天吴惊海若。身无六翮抟沧溟,西标赤城东金庭。
仰天大笑海云起,峰头卧看青山青。日暮蒙蒙散烟雾,桐柏之宫在何处。
不如裹足下山去,前溪恐与刘郎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华顶峰望海》是张学仁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该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张学仁的生平不详,但据其作品风格推测,他可能生活在清代中后期,一个文风鼎盛、文化繁荣的时代。《登华顶峰望海》的创作时间同样可以推断出,大约是在他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远离了官场的喧嚣,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 《登华顶峰望海》的创作地点在天台山,这是一座位于浙江省东部的著名山峰。天台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于世,因此选择在此地创作,可能是为了借助天台山的山水之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 诗词原文
  • 天台四万八千丈,千山万山尽相向。青莲一朵海上开,重重花萼扶莲台。华峰独在中峰顶,莽莽云烟铺万顷。摄衣拄杖登崇峦,悬崖孤立心生警。天风吹琅琅,海色摇青苍。群山齐拱揖,一气连混茫。天鸡三唱天欲晓,羲和鞭日升扶桑,朱霞璀璨动百怪,珊瑚火齐交生光。方壶员峤望不到,碧水荡漾群龙翔。山僧为言十月朔,日月双轮海中跃。忽高忽下弄两丸,倒走天吴惊海若。身无六翮抟沧溟,西标赤城东金庭。仰天大笑海云起,峰头卧看青山青。日暮濛濛散烟雾,桐柏之宫在何处。不如裹足下山去,前溪恐与刘郎遇。
  1. 诗词鉴赏
  • 《登华顶峰望海》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展示了一幅壮阔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天台四万八千丈”等句子,表达了对天台山壮丽景色的赞叹。同时,通过对“青莲一朵海上开”等诗句的描述,也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 在艺术手法上,《登华顶峰望海》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深度。例如,“青莲一朵海上开”中的“青莲”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花朵,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洁和高洁。
  • 此外,《登华顶峰望海》还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天地自然的崇敬之情。诗人在诗中写道:“仰天大笑海云起,峰头卧看青山青。”这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浩瀚大海时所展现出的豁达和自由精神。

《登华顶峰望海》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它不仅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