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四万八千丈,千山万山尽相向。青莲一朵海上开,重重花萼扶莲台。
华峰独在中峰顶,莽莽云烟铺万顷。摄衣拄杖登崇峦,悬崖孤立心生警。
天风吹琅琅,海色摇青苍。群山齐拱揖,一气连混茫。
天鸡三唱天欲晓,羲和鞭日升扶桑,朱霞璀璨动百怪,珊瑚火齐交生光。
方壶员峤望不到,碧水荡漾群龙翔。山僧为言十月朔,日月双轮海中跃。
忽高忽下弄两丸,倒走天吴惊海若。身无六翮抟沧溟,西标赤城东金庭。
仰天大笑海云起,峰头卧看青山青。日暮蒙蒙散烟雾,桐柏之宫在何处。
不如裹足下山去,前溪恐与刘郎遇。
注释
- 登华顶峰望海:登上华顶峰来观看大海。华顶峰是天台山的最高峰。
- 天台四万八千丈:天台山的高度为四万八千丈。
- 千山万山尽相向:所有山脉都朝着天台山方向汇聚。
- 青莲一朵海上开:在海上开出一朵像青莲的花。
- 重重花萼扶莲台:莲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支撑着莲花台。
- 华峰独在中峰顶:华顶峰独自位于天台山中部的最高点。
- 莽莽云烟铺万顷:广阔的云雾弥漫在天际,覆盖了整个天台山。
- 摄衣拄杖登崇峦:穿上衣服,拿着拐杖,攀登着高高的山峰。
- 悬崖孤立心生警:站在高耸入云的悬崖边上,感到一阵惊心动魄。
- 天风吹琅琅:天上的微风轻轻吹拂,发出悦耳的声音。
- 海色摇青苍:海面的颜色呈现出青色和苍蓝色,波动不定。
- 群山齐拱揖:所有的山峦都向着太阳行礼致敬。
- 一气连混茫: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浑然一体。
- 天鸡三唱天欲晓:公鸡开始打鸣,天色渐渐明亮。
- 羲和鞭日升扶桑:太阳在羲和的驾驭下,从东方升起。
- 朱霞璀璨动百怪:红色的晚霞灿烂夺目,各种奇异的景象映照天空。
- 珊瑚火齐交生光:珊瑚和火齐树交相辉映,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 方壶员峤望不到:远处的方壶山和员峤山似乎触不可及,只能远观而无法接近。
- 碧水荡漾群龙翔: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龙在水面上翱翔。
- 山僧为言十月朔:一位山中的僧人告诉我,今天是十月初一。
- 日月双轮海中跃:太阳和月亮在海中跳跃,光芒四射。
- 忽高忽下弄两丸:时而高悬于空中,时而落下如两个弹丸,令人眼花缭乱。
- 倒走天吴惊海若:仿佛有天吴(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在海面上倒行行走,令海水为之震动。
- 身无六翮抟沧溟:没有翅膀却能在海洋上空自由翱翔,如同飞翔在广阔无边的天空。
- 西标赤城东金庭:指向西方的赤城山,向东眺望则是传说中的金庭山。
- 仰天大笑海云起:面对大海,不禁大笑出声,海云也随之翻滚起来。
- 峰头卧看青山青:在山顶上躺下来,看着远处的青山依然保持着青翠。
- 日暮蒙蒙散烟雾:当太阳落山时,天边的云彩变得朦胧,烟雾缭绕。
- 桐柏之宫在何处:寻找那座传说中的桐柏宫,却不知其确切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登华顶峰望海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运用了许多形象化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千山万山尽相向”、“天风吹琅琅”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