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高吹大海秋,与君同上海西楼。
长江万里东流水,不及尊前一夜愁。
横笛高吹大海秋,与君同上海西楼。
长江万里东流水,不及尊前一夜愁。
接下来为您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句释义:
- “横笛高吹大海秋”:使用横笛高亢地吹奏着秋天的大海之声。
- “与君同上海西楼”:我与你一同在海的对岸,即上海的西边楼台上。
- “长江万里东流水”:长江水向东流,绵延万里。
- “不及尊前一夜愁”:但比起在酒前所感受到的一夜的忧愁,这又显得不值一提。
- 译文展示:
- 横笛在秋风中吹奏,与您共赏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
- 我们在上海的西楼共饮,享受着此刻的快乐与安宁。
- 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却赶不上酒桌上一夜的哀愁来得深刻。
- 关键词注解:
- 横笛: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表达悠扬、深沉的情感。
- 大海秋:描绘了秋天海面上波涛起伏的景象,给人以宽广和深远的感觉。
- 上海西楼:指的是上海的一个著名地标,象征着繁华与现代感。
-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多个省份,象征中国的地理和文化特征。
- 东流水:长江水向东流动,寓意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尊前一夜愁:指在美酒之前所感受到的深深的忧愁,反映了饮酒带来的快乐和忧愁并存的情感。
- 赏析讨论:
-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与朋友相聚时的喜悦之情。
-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横笛”、“大海秋”、“长江”、“酒”等,构建出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 诗中的“东流水”和“一夜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了自然的壮丽和广阔,后者则体现了人世间的烦恼和忧愁。这种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宿焦山自然庵和雪庐韵》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也能深入领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