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庾渡登舟夜发赴遂宁

解缆涪江水,推蓬古渡头。
片帆催下濑,一叶放中流。
岸阔星垂野,潮平月满洲。
遂阳侵晓至,谁识木兰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庾渡登舟夜发赴遂宁》是一首清代诗人常纪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解缆涪江水,推蓬古渡头。
    片帆催下濑,一叶放中流。
    岸阔星垂野,潮平月满洲。
    遂阳侵晓至,谁识木兰舟。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大庾渡登舟夜发赴遂宁》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中“岸阔星垂野”与“潮平月满洲”两句,分别描绘了江边宽阔的景色和平静的水面上明亮的月光,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明暗相间的图画。
  • 情感表达: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旅途安宁的向往。诗中的“遂阳侵晓至”,暗示了诗人在黎明时分抵达目的地,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期待和新奇感。
  • 艺术手法:常纪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片帆催下濑,一叶放中流”将船帆与水流比作有生命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夜晚航行的情景。
  1. 诗歌创作背景
  • 历史事件:该诗可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旅行或远征而作。常纪可能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并通过诗歌记录下了当时的感受。
  • 地理环境:诗歌中提到的大庾渡是连接古代中国南北的重要渡口之一。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诗歌中的描写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大庾渡登舟夜发赴遂宁》不仅作为一首诗歌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