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咏新居

每过柴桑处士居,山重水复致偏馀。
烟深野渡孤舟静,云压横冈纲雨疏。
大壑东来还北转,叠峰西起复南纡。
此间佳胜无人识,恰好先生置草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咏新居》是清代诗人常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柴桑处士居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以下将详细分析这首诗及其背景:

  1. 诗人介绍:常纪,字铭勋,号理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曾中过乾隆辛卯进士,后因殉难而受到赠官。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2. 诗歌原文:每过柴桑处士居,山重水复致偏馀。烟深野渡孤舟静,云压横冈纲雨疏。大壑东来还北转,叠峰西起复南纡。此间佳胜无人识,恰好先生置草庐。

  3. 诗歌赏析

  • 在这首七言律诗中,常纪通过对柴桑处士居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句中的“山重水复致偏馀”形象地描述了山川的壮丽与复杂多变,给人以深远的视觉冲击。
  • “烟深野渡孤舟静”,则细腻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孤舟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静静漂浮,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
  • “大壑东来还北转,叠峰西起复南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相互映衬和变幻莫测的美景,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态美。
  • 尾联“此间佳胜无人识,恰好先生置草庐”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喧嚣却心有独钟于田园之美的境界,同时也隐含着对于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向往。

《和咏新居》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常纪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