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四面云山

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
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
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
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
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
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
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
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四面云山》是康熙皇帝玄烨创作的一首五绝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季各异的山水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咏四面云山》在形式上属于五绝,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这种形式的诗便于表达简洁而深远的情感,也便于读者快速诵读,便于记忆。

诗中“珠状崔嵬里”等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了山峦起伏的轮廓,以及山间云雾缭绕的神秘氛围。通过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壮丽,还能感受到作者内心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亭遥先得月”、“脉脉金明液”等句子则通过对光影、色彩的细腻捕捉,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抒情手法——借景抒情。

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与比喻,如“雨过风来紧”可能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而“花落迟”则暗喻岁月静好,人生短暂。这样的表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味。

《咏四面云山》不仅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