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陕西登太行山感赋

陕城形势天下雄,河流滚滚与天通。巍楼翼翼崤函关,时有舟楫泛其中。
北望太行势崇隆,千里叠巘望不穷,九秋万里起长风。
城头苍翠极太空,县衙池沼倚高墉。河声岳色自雄蒙,朝晖夕霭应接同。
老夫七十意与浓,东望崤函汉关封。西顾桃林秦塞空,喟叹河山心有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陕西登太行山感赋》是近现代诗人康有为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陕城雄浑地势的赞美以及对于自然景观的赞叹。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陕城形势天下雄,
    河流滚滚与天通。
    巍楼翼翼崤函关,
    时有舟楫泛其中。
    北望太行势崇隆,
    千里叠巘望不穷,
    九秋万里起长风。

  2. 诗歌赏析

  • 气势恢宏:诗中“陕城形势天下雄”开篇即点明了陕城地势的壮观,展现出其雄伟的气势。
  • 流水与天空:“河流滚滚与天通”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水流与天空相接,给人以宏大的视觉印象。
  • 建筑与水景:“巍楼翼翼崤函关”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致与壮丽,同时舟楫在河水中穿梭的景象增添了生动性。
  • 远山连绵:“北望太行势崇隆”表现了太行山脉的雄伟,让人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壮观与辽阔。
  • 季节变换之美:“九秋万里起长风”描绘了秋季时节,万里山河间秋风起舞的美景,给人以宁静与深远的感受。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黄河、太行山等,这些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对比手法:通过对陕城与太行的对比,突显出陕城的雄壮,以及太行的险峻和壮观。
  • 象征意义的表达: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近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
  • 个人情感: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康有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1. 文化意义
  • 民族精神的象征:太行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通过康有为的诗歌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 历史记忆的保存:通过对陕城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连续性。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这首诗采用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 语言美感:康有为以其独特的诗风,使得这首诗在语言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游陕西登太行山感赋》不仅是康有为的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绝妙之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