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延令僧舍

穷巷数声柝,空庭月自明。
窗疏霜气重,梦短旅魂惊。
佛火淡逾悄,尘心苦益清。
隔墙鸡报晓,齐起又长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延令僧舍》是曹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曹俊,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情感世界。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夜宿延令僧舍》:穷巷数声柝,空庭月自明。窗疏霜气重,梦短旅魂惊。佛火淡逾悄,尘心苦益清。隔墙鸡报晓,齐起又长征。
  • 译文:深夜里,僧人的小屋外传来了几声敲更的声音。空旷的庭院中只有月光洒落。窗户透出淡淡的寒气,梦中的我被惊醒,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疲惫。僧人的佛堂内,香烟缭绕,显得格外安静。而我心中却是一片清明,远离了世俗的纷扰。隔壁传来了报晓的鸡鸣声,人们纷纷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1. 作品赏析与评析
  • 此诗以“夜宿延令僧舍”为题,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首句“穷巷数声柝”,便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冷清的氛围,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僧人的生活状态。接着,“空庭月自明”则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 在艺术表现上,此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特别是结尾两句“佛火淡逾悄,尘心苦益清”更是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1. 写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的审美情趣。

《夜宿延令僧舍》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清代文人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