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舟发兰溪

滟滟溪流夹岸奔,兰溪一夜雨声喧。
客行杨柳江头水,人闭桃花树里门。
芳草天涯春有色,薄寒时候鸟无言。
乡愁肯向同人语,望入遥山剩一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舟发兰溪》是清代诗人张星焕的作品,属于七言律诗形式,以表达诗人在兰溪地区的所见所感和乡愁情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人介绍:张星焕,字厚培,一字掖垣,出生于善化,后成为嘉庆庚辰进士,改任庶吉士。他担任了太湖知县等职,并在其著作中有所体现。
  2. 诗歌原文:滟滟溪流夹岸奔,兰溪一夜雨声喧。客行杨柳江头水,人闭桃花树里门。芳草天涯春有色,薄寒时候鸟无言。乡愁肯向同人语,望入遥山剩一痕。
  3. 诗歌解析
  • 首联:“滟滟溪流夹岸奔,兰溪一夜雨声喧。”此联描绘出兰溪夜晚的景色,溪水的流动与雨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急迫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 颔联:“客行杨柳江头水,人闭桃花树里门。”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行走在江边的孤寂以及紧闭门户的幽闭感,反映出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 颈联:“芳草天涯春有色,薄寒时候鸟无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冷风中的鸟儿无声无息状态的感受,反映了自然界在特定气候下的宁静和美丽。
  • 尾联:“乡愁肯向同人语,望入遥山剩一痕。”透露出诗人对于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山水的向往和期待。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兰溪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种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情感色彩的艺术境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美丽的夜晚,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 用典巧妙:诗中运用了许多古典文学意象和典故,如“杨柳江头”、“桃花树里门”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反映:这首诗不仅是张星焕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江南地区文化风貌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清朝时期,尤其是乾隆、嘉庆年间,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承担着记录时代风貌和文化特征的重要职责。《雨中舟发兰溪》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雨中舟发兰溪》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还体现了清代江南地区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特点。通过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