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晓行

竹舆随径转,萝薜挂烟霄。
石险偏横树,溪回屡渡桥。
雾收方见日,云聚即成潮。
潇洒红尘外,青山认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行入山》是明代文学家郭谏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郭谏臣,字子忠,号方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卒于神宗万历八年,年五十七岁。他在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及第,历任袁州司理、吏部主事等职。
  1. 诗歌原文
  • 晓别山翁去,
  • 星河压岭低。
  • 乱冈频驻马,
  • 数里未闻鸡。
  • 残月和烟没,
  • 清霜使径迷。
  • 仙家行渐近,
  • 徐步蹑丹梯。
  1. 诗句赏析
  • 诗中通过描绘清晨时分的山间景象和诗人行走在山间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晓别山翁去”表达了诗人与山中隐者告别的情景;“星河压岭低”则形容了天空中星星映照下的山脉之景;“残月和烟没”暗示着夜晚的宁静与朦胧;“清霜使径迷”则描述了清晨霜气覆盖的道路,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冷艳之美。
  • “仙家行渐近”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徐步蹑丹梯”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沿着蜿蜒小径徐徐前行的景象,似乎在通往一个神秘的仙境。
  1. 作品影响
  • 尽管郭谏臣的诗作多婉约清雅,但此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的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在品读中获得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晓行入山》这首诗的解析和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对郭谏臣这位诗人的一种致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探索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