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坐破久谈经,十日曾亲老典型。
两地明月千里白,四山秋色乱峰青。
望鸿云断天如洗,扪虱镫挑梦乍醒。
想得豆棚花架外,洞门老衲静常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青毡坐破久谈经,十日曾亲老典型。
两地明月千里白,四山秋色乱峰青。
望鸿云断天如洗,扪虱镫挑梦乍醒。
想得豆棚花架外,洞门老衲静常扃。
张柏恒的《寄怀吴海六》是一首清代的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诗中“青毡坐破久谈经,十日曾亲老典型”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与老朋友相聚的情景,通过“青毡”、“老典型”等词汇的使用,增添了一种古朴和沉稳的氛围。接着,“两地明月千里白,四山秋色乱峰青”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隔两地,共同欣赏同一轮明月的壮丽景色,同时“四山秋色”也体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望鸿云断天如洗,扪虱镫挑梦乍醒”两句,则将读者的视角拉回到现实,描述了诗人独自在书房中的情景,通过对“望鸿”和“扪虱”等细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孤独但不失思考深度的生活状态。最后,“想得豆棚花架外,洞门老衲静常扃”一句,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之中,老衲的洞门紧闭,更显得诗人对这份宁静的珍视和对友情的不舍。
《寄怀吴海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宣泄。它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和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