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坐破久谈经,十日曾亲老典型。
两地明月千里白,四山秋色乱峰青。
望鸿云断天如洗,扪虱镫挑梦乍醒。
想得豆棚花架外,洞门老衲静常扃。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青毡坐破久谈经,十日曾亲老典型。
  • 注释:青毡是古时用羊毛制成的坐垫,常用于接待贵宾,此句形容诗人长时间地坐着讨论经书。”十日”可能表示时间长久或某种期待。”曾亲老典型”指的是诗人与一位年长的人物有过亲密的交往或接触。”典型”在这里可能指代一种模式或者榜样。
  • 译文:长时间的交谈使得我坐破了青毡坐垫,而我也曾经亲自体验过那种老典型的人物。
  1. 两地明月千里白,四山秋色乱峰青。
  • 注释:两地,可能指诗人与友人相隔两地。明月千里白,形容月亮明亮如洗,普照千里。四山秋色乱峰青,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山峰被五彩斑斓的秋色覆盖,颜色混杂不清。
  • 译文:尽管我们身处两个地方,但月光却如此明亮,仿佛能照亮千里之外。四周群山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混乱而多彩的秋色图。
  1. 望鸿云断天如洗,扪虱灯挑梦乍醒。
  • 注释:望鸿是指远望飞翔的大雁,云断天如洗则形容天色清明,没有云彩遮挡。扪虱灯挑梦乍醒,描述了一个场景:在昏暗的灯光下寻找虱子,突然之间梦境醒来。
  • 译文:我望向远方飞翔的大雁,天空晴朗无云,就像洗过一般明净。在微弱的灯光下,我伸手摸虱子时,忽然从梦中醒来。
  1. 想得豆棚花架外,洞门老衲静常扃。
  • 注释:豆棚花架外指的是远离喧嚣、宁静的环境。洞门老衲静常扃则描绘了一种修行者安静修行的生活状态,他们通常居住在山洞之中,生活简单而宁静。
  • 译文:我在想,那远离尘嚣、宁静的花架旁,是否有那位修行的老衲,他静静地坐在洞口,常常闭门不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通过“青毡坐破”和“十日曾亲老典型”表达了长时间的交流与亲密的人际关系。接着两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明月与秋日的山色,营造出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后三句则转向个人情感体验,通过望鸟、扪虱等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转入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