骖鸾自何年,祠宇犹空山。
春雨洗丹灶,秋星炯瑶坛。
窈窕帝子灵,月影时姗姗。
烟岫晕螺黛,风泉鸣佩环。
仙境閟岩阿,神光日斓斓。
荒碑字明灭,遗迹萧梁间。
缥缈散花天,凡骨无由攀。
空阶草色晚,邃殿松阴寒。
不见蓬莱宫,但见飞鸟还。
谁能测元邈,灵妙倾人寰。
【赏析】:
这是一首游仙诗。诗人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仙境图,表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骖鸾自何年,祠宇犹空山。”诗人在想象中与鸾鸟同乘飞向仙界,而神仙居住的仙宫,却还空空荡荡。“骖鸾”两句写诗人的遐想。“骖鸾”即骑鸾,《列仙传》卷八:“王远公学道九十余年,能乘云驾鹤;一日,有二青鸾来,公乘之而去。经十余日,到一处,上有五城十二楼,楼阁甚大,上有一女名玉清,下着黄裙。公问此是何处?玉清曰:天帝所居处。公曰:愿为天帝侍者。玉清曰:吾亦欲为天帝侍者。于是公遂随玉清,至天帝所居之处。”这里用“骖鸾自何年”表示诗人渴望升仙的强烈愿望。“祠宇犹空山”一句,既点明仙境所在,又写出了仙境之杳然不可企及。
“春雨洗丹灶,秋星炯瑶坛。”“春雨”二句,是仙人炼丹的地方。传说黄帝曾在此炼过丹,故称“丹灶”。《抱朴子·微旨》:“黄帝时,左元放得神芝九茎,其色如桃李,以服之仙去。”陶弘景《真诰》卷十:“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万代宝也,莫知其所始,或谓黄帝得之于炉岭山中,或谓禹治河所积土中,今世所传禹馀粮是也。……《太史公书》‘黄帝采首山铜’,则知黄帝时已有之矣。……夫丹砂者,火石之类,取诸天地,非复人力。……古言炼丹求不死,乃妄说也。……今俗人皆信之,故愚者多受其弊。”陶弘景认为丹是自然生成的。这和道教炼丹术有关。《云笈七签》卷一〇五:“丹法:取三物相须而成,一曰辰星,取其光明;二曰龙汉之气,取其精气;三日朱鸟之精,取其精液。三者合成一丸,名曰‘三皇内药’也。三物合和,名为‘三皇丹’。服之长生不老。”炼丹术是道家思想的一种,从《列子·周穆王篇》中可以看出。
“窈窕帝子灵,月影时姗姗。”这句写神仙的生活。神话传说中,月中有仙女嫦娥,常在月宫中舞,因而得名。
“烟岫晕螺黛,风泉鸣佩环。”烟岫、风泉都指仙境中的景物。“晕”、“鸣”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仙境中景物的变化。
“仙境閟岩阿,神光日斓斓。”这句紧承上两句,写仙境中的景象。
“荒碑字明灭,遗迹萧梁间。”“荒碑”,指已无文字的碑。“遗迹”,指遗留下的建筑。“萧梁”指南朝时的梁朝。“荒碑字明灭”,说明神仙已不知多少年了。“遗迹萧梁间”,说明仙境虽好,但终究是幻境。
结句:“缥缈散花天,凡骨无由攀。”写神仙世界的美好,而神仙世界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风格清新脱俗,语言明白晓畅,音调宛转而悠扬动听,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色。
【注释】
骖鸾:骑鸾。古代神话传说中指仙人乘鸾升天。
祠宇:祭祀用的房屋或建筑。
空:虚静。
丹灶、瑶坛:都是炼丹的地方。
窈窕:深远的样子。
帝子:天上的仙女。
月影:月亮的影子。
烟岫:山峰。
螺黛:螺形的黛粉,古代妇女用以画眉的黑色颜料。
风泉:风吹的声音。
閟:封闭。
迹:痕迹。
缥缈:形容轻淡飘忽。
散花:比喻神仙。
无由: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