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上一女子,生来二十九年矣。
文章牢落苦无成,滔滔岁月看流水。
忆昔儿时喜读书,操治简策若蚕枲。
先公经术寿日月,茫茫沧海失涯矣。
自陈榛椇执中馈,墨守膏肓百不理。
夫子论诗独踔跞,苍龙出没天河里。
书窗讽咏有倡和,往往驽骀随騄駬。
贞松百岁连枝叶,庶几文字共终始。
岂知人事倏变迁,羸者未亡壮者死。
黔娄先生终有谥,柳下大夫何须诔。
孤儿顽稚须教诲,旧经重翻颡有泚。
惟有诗稿不可读,使我徒增忉怛耳。
呼儿爇火摧烧之,长向九京伴才鬼。
烧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烧诗》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张梦龙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诗歌创作和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批判性思考。
《烧诗》是张梦龙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湘阴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学价值与现代变革之间冲突的认识。诗中流露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希望。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的描绘,张梦龙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对于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烧诗》是清代诗人张梦龙创作的一首反映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得到对现实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