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玩月有感

皎皎云闲月,依依墟里烟。
何幽不可烛,惟酒与长年。
在目皓已洁,任情无所先。
山阳归下国,晨夕看山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宵玩月有感》是曹家达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曹家达:字颖甫,又号鹏南,晚号拙巢,江苏江阴人。他早年习儒,兼及诗文,在光绪乙未年(1895)便开始学习于南菁书院,并因其“诗文大家”之誉而受到推崇。
  1. 诗歌内容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通过“皎皎云閒月”和“依依墟里烟”两句,描绘了月光如水和村落烟雾的优美画面。
  • 表达情感与哲理:“何幽不可烛,惟酒与长年。”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归隐与自然:“山阳归下国,晨夕看山川。”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1. 社会背景
  • 时代变迁影响:这首诗创作于清末民初时期,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间接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
  • 个人遭遇反映:诗中还透露出诗人的个人遭遇,如“一妇女被追逃到其家”的描述,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个人命运的无常。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春宵玩月有感》作为曹家达的作品,不仅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代表了近代江南地区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 后世影响:此诗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影响,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也让后人传颂不衰。

《春宵玩月有感》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曹家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喻。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远意义。

相关推荐